关注我们
狠抓内涵建设 夯实发展基础
努力创建国家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
——在市职教中心三届一次教职工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刘焦华 2013年12月28日)
各位代表,老师们、同志们:
大家好!
经过一个多月的充分酝酿与精心准备,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在这里隆重召开新余市职业教育中心三届一次教职工代表大会。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党政向在一线辛勤工作的各位代表、各位同志表示崇高的敬意和最真挚的感谢。
本次教代会,是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国家即将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召开的,是在我校深入推进国家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全面提升学校内涵发展的进程中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学校二届教代会以来的发展成就与经验,讨论学校绩效考核方案、职称评聘与岗位晋升方案、2014年招生方案等重要改革发展文件,审议确立今后的奋斗目标与改革举措,进一步动员全校上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狠抓内涵建设,夯实发展基础,努力创建国家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
现在,我代表学校向大会作报告,请予以审议。
一、二届教代会以来主要工作回顾
二届教代会以来,学校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为目标,在招生就业、教育教学、社会培训、校企合作、示范创建等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实现了办学质量和效益同步增长。二届教代会以来,学校不断强化科学的管理观念,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致力于学校的改革与创新。二届教代会以来,我校先后荣获 “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江西省技工院校先进单位”、“江西省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西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等诸多荣誉。二届教代会以来,我们实现了从技工学校到高级技工学校再到技师学院的跨越。可以说,二届教代会以来的几年,是我校在特色职校教育道路上奋勇前进的几年,是我们乘风破浪、抢抓机遇、奋勇争先的几年。总结这几年的奋斗历程,我们携手共进,风雨兼程,共同挥洒着奋斗的汗水,共同收获成功与喜悦。
1、教育教学成果喜人。五年来,我校在省、市级技能竞赛中共获得各专业团体一等奖26个、二等奖36个、三等奖50个,个人一等奖83个、二等奖108个、三等奖148个,6人次代表江西省参加全国技能竞赛,并获得全国三等奖1个。今年刚刚结束的全市中职学校第十一届技能竞赛,我校学生参加了7个项目的比赛,共获得一等奖6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20个,再一次展示了我校的办学实力。在单招高考方面,学校共有413名学生考取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其中本科287人,专科126人。学校积极开展社会职业培训,每年除了圆满完成劳动预备制培训、退伍士兵培训、高技能人才培训等省里下达的职业培训任务,还面向社会、企业自主开展教师业务培训、企业在岗职工培训等社会职业培训项目。招生工作成绩喜人,学校每年招收全日制学生1000余人,招收自考、成人高考以及网络函授等非全日制学生200余人,目前在籍在校生共计3568人。
2、内涵建设不断加强。学校在稳步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项目的同时,同步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改革。投入100余万元安装教学一体机,搭建了数字化校园网信息平台,开展了全员信息化培训,数据录入工作正稳步推进,有望在明年实现无纸化办公。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近三年先后投入1120万元改善教学和实训条件,有效推动了学校各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3、校企合作更加深入。学校先后与深圳奥林巴斯公司、深圳富士康鸿准模具公司、天津鹏天阁集团等多家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组建“奥林巴斯班”、“鸿准模具班”等多个企业冠名班级,为企业开展订单培养;学校与江西江锂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现代学徒制试点合作协议,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与新余市精诚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新余市职业教育中心校外机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平台;成功引进渝水区职教中心挂靠办学,并联合相关职业院校和企业,组建职教集团,为校企的紧密结合打下了坚实基础。
4、学校管理更加规范。学校以绩效工资改革为契机,大力推进内部分配制度改革,绩效收入更多向教学一线和管理一线倾斜,让更多的教职工敢于担责、乐于做事,进一步增强了全校教职工凝聚力和归属感;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实施了中层干部“轮岗竞岗”制度和管理岗位人员“四定一聘”制度,精简了管理人员,使管理效率更加高效。
以上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市委市政府和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离不开社会各界热情关心、鼎力支持,离不开富有生机与活力的党政班子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全体教职员工团结协作、众志成城。在招生工作中,在三尺讲台上,职教人秉持脚踏实地、拼搏奋斗的精神,强素质、严管理,对学生殷切关怀,对事业满腔热忱,培养了众多实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用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乐章。
总结经验与教训,我们有过骄人的成绩,但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我们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前进道路上还有很多困难和问题:一是在职业教育市场化的今天,招生工作艰难曲折,不敢有丝毫松懈;二是管理团队年龄结构不平衡,老化严重,动力不足,部分教师处在职业倦怠期,影响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师生关系,关乎学校的长远发展;三是专业师资结构性紧缺,教师专业结构有待进一步改善等。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继续发扬团结协作的优良作风,在学校第四次创业的关键时期,同舟共济,披荆斩棘,开拓创新,积极进取,努力创造学校发展新的春天。
二、今后一段时期的努力方向
今后的五年,是关乎学校未来兴衰成败的五年,是保障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五年,是实现学校第四次创业的关键五年。今后五年学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落实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部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特色谋发展,全力破解学校发展难题,着力提升学校办学质量,为确保学校适度规模发展,培养能够生存和发展的学生,打造全省知名职业院校打下坚实基础。
按照上述思路,今后五年学校工作将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咬定发展目标,扎实做好招生工作。做好招生工作对于职业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适龄高中教育阶段生源自然减少、学校招生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我们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新一轮招生工作的竞争态势,积极应对其他中职学校不公平竞争的冲击,结合本地与本校实际,立足本市辐射全省,科学规划,合理分配,为每年的招生工作制定详细工作计划与人员安排。要脚踏实地,全员参与,努力完成既定目标,努力做到年年有进步。2014年学校的招生目标是:招收全日制新生1300人、力争1500人,招收网络函授与自考、成考生200人,确保完成市教育局下达的1500人招生任务。
2、注重长远发展,努力建好国家示范校。严格按照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要求,继续从改革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模式、改革办学模式、创新教育内容、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内部管理、改革评价模式等七个方面着手,大幅度提高学校办学的规范化、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坚持从实际出发,做好数据收集、文字整理、材料准备等基础工作,确保终期验收顺利通过。
3、深化校企合作,全力推进产教融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校企合作,加强产教融合,培养更多的高技能人才。对此,学校将贯彻落实好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适应新余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意见,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目标,继续深化现代学徒制试点,不断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努力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以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为契机,建设并利用好校外机加实训基地,及时总结经验,做好宣传,为学校探索数控专业实训教学新模式提供经验,为服务新余经济社会做好贡献。继续加强与深圳奥林巴斯公司、深圳富士康鸿准模具公司、天津鹏天阁集团、江西江锂科技有限公司、新余精诚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等企业的交流与合作,统筹兼顾、优化整合,科学制定适应现代化企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积极联系其他适合我校专业发展的企业,丰富校企合作内涵,为更多的学子锻炼实践能力提供支持。
4、立足学校实际,加快改善办学条件。目前,学校新校区建设已全面停止。按照市委市政府“立足现址、适度发展、引领示范”的指示精神,学校正积极规划,做好本校区的改造前期工作。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我们将立足本校,扎实推进本校区第二教学楼、1#学生公寓、食堂新建改建工作,加快塑胶跑道、教学楼卫生间、学生公寓卫生间和热水供应等改造工作,重新优化整合本校区资源,实现有效利用。
5、坚持特色发展,做优做强品牌专业。在市场化、专业化、特色化办学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们坚持“发挥优势、办出特色、提高水平”的宗旨,发挥校企合作、示范专业引领带头作用,提升学校专业建设整体水平。继续发挥机加专业资源优势,发扬“军工”传统,抓好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两个基地建设,确保机加专业品牌特色;加大幼教专业投入力度,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借助毕业生和本地幼儿园的对接,提升办学质量,扩大专业办学影响力;强化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鼓励特色高考班教学科研,立足办班特色开发校本教材,切实提升教学质量,巩固升学基础和升学率。努力实现机加、幼教、特色高考“三驾马车”齐头并进、相互促进。
6、夯实党建基础,打造独特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建设体现了学校内涵发展的精神底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良好的党风廉政建设引领着校园文化的和谐健康发展,不仅有利于丰富校园精神文化,还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学校将以党建工作为基础,积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党员志愿者活动,继续关爱留守儿童成长,关心文明服务行动,以党系师生、党连师生等主题活动,促进学生的养成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集体、主动学习的兴趣,构建安全文明和谐校园。
各位代表,老师们、同志们!成绩属于过去,责任在于未来。回首过去,我们感慨万千;立足今日,我们胸有成竹;展望未来,我们斗志昂扬。让我们以此次教代会为新的起点,以示范校建设和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基地建设为契机,立足学校实际,坚持科学发展,同心同德,励精图治,开拓创新,攻艰克难,为开创学校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