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   职工诉求  |   加入收藏
两车
网络安全
核心价值观
防溺水
文明城
国家安全
新余技师学院
联系我们
电话:0790-6344241
地址:江西省新余市城北北湖西路469号
新余技师学院/新余市职业教育中心二维码

关注我们

关于印发《新余市职业教育中心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时间:2016-05-11    来源:    作者:    点击:

关于印发《新余市职业教育中心职业院校

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校属各处、室:

《新余市职业教育中心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建设实施方案》经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新余市职业教育中心

201645

 

 

 

新余市职业教育中心

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建设实施方案

 

一、  信息化发展战略定位和愿景

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将紧紧围绕《职业园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坚持“以人为本、深化应用、精细服务、支撑创新”的方针,严格按规范实施。

(1)进一步完善数字校园硬件基础建设,实现教室和宿舍的网络全覆盖,添置相应的多媒体教学设备;

(2)建立身份统一认证、公共基础数据一致、门户信息统一的管理平台,依托学校现有的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逐步将学校门禁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校园安防系统整合;

(3)大力构建数字资源平台和网络教学平台,重点建设数控技术、模具制造、汽车应用与维修、学前教育4个重点专业的课程资源库和虚拟仿真实训内容,同时实现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通过实施计划,达到信息化体制、制度、标准基本完善,资金、人员投入充足,学校日常管理、教学和实训能够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师生信息化素养增强,应用水平提高的愿景。力争在江西省职业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中脱颖而出,起到示范作用。

二、  数字校园建设目标

本着“统筹规划,软硬并重、分步实施,重点突破”的原则进行数字化校园建设,完善校园网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速畅通、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络环境;建立以教学、行政管理、学生管理三位一体的综合管理系统,配合“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提供先进数字化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实现全校数字化资源和实训仿真共享。实现对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活动过程的数字化,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科研水平、管理水平的目的。通过对信息化整体的建设,实现以下目标:

1、学校管理系统一体化

在学校现有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的基础上,将学校校园安防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门禁考勤系统、信息门户系统进行应用整合,实现单点登录、多系统漫游和统一用户认证;以公共数据平台为基础,从应用服务数据库中抽取出需要共享的数据,构建全校共享数据库,为相关应用系统提供共享数据访问服务,为在全校范围内进行综合数据分析服务提供完备、有效、可信的基础数据,通过信息门户系统为广大师生提供个性化的综合信息服务,扩展部门级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服务能力,实现学校管理和教学一体化的目标。

2、专业教学资源数字化

以“应用导向、边建边用、建用结合、共建共享”的理念。建设具有学校专业特色教学资源中心,重点以数控技术、模具制造、汽车应用与维修、学前教育4个专业数字化学习资源和虚拟仿真实训资源为特色。其中数字化教学资源以课程素材、案例为单位,开发文本类素材、图形/图像类素材、音频类素材、视频类素材和动画类素材5种媒体素材,利用学校数字化校园平台网络教学系统实现学校课程个性化组装。虚拟仿真实训资源实现以多媒体为主,使实验对象变静为动,变平面为立体,变抽象的符号、图纸、文字为具有真实感的三维实物,实现教学中现象演示、交互操作、自主设计等功能,增强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师生教学应用信息化

制定学校信息化的应用标准,将学校教职工信息化教学水平纳入教师的绩效考核体系中。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掌握常用信息终端及相关专业训练软件,学会利用仿真和模拟软件培养自己的职业技能。

三、  学校信息化软硬件和队伍建设现状,问题和需求分析

1、信息化软硬件和队伍建设现状

学院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学校信息化建设规划,并纳入学校发展总体规划之中。

1)硬件建设:学校网络电信100M到桌面,通过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覆盖全校所有办公场所和教室。拥有70个多媒体教室,7个网络机房的教学场所,并可全部连接互联网。每个教师配备教学用笔记本电脑。学校现有计算机信息类教师20余人,专职网络管理员2人(硬件软件各1人),基本满足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和管理。

2)软件建设:学校现有各类管理平台15个,共建共享数字资源9套,自主研发数字资源6套,教学软件5类。

2、目前存在的问题有:

1)学校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应用不同架构的产品,管理系统不能数据共享和统一用户认证,导致学校管理系统不兼容;

2)学校示范校建设共建共享了一部分课程资源,但部分内容与教学实际需求有差距,导致资源利用率不高;

3)学校实训仿真资源不足,学校实训基地实习工位难以满足学校逐年扩大的招生规模对实训实习的需求;

4)教室和宿舍没有全部覆盖无线网络,且网络承载能力不足,使学生无法使用手机终端登录校园管理平台进行学习和交流;

5)学校现有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不足,需要添置部分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同时需要更新部分网络机房;

6)校园监控网点不足,尤其缺乏标准化考场,难以满足各类考试需要。

3. 需求分析

为解决上述问题,我校数字化校园的发展方向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

1)融合目前学校各个管理系统,避免信息孤岛;

2)充实学校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和虚拟仿真实训系统

3)教室和宿舍实现网络全覆盖并提升网络的承载能力;

4)购置一批一体机和建设一个录播教室;

5)增加监控网点,建设部分标准化考场;

6)大力开展教师信息化技术培训,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

四、  实验重点任务和进度安排

1.实验重点任务

1)扩建网络基础设施,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

2)添置新教学楼多媒体教学设备;

3)建设数据统一、单点登录的数字化校园管理系统;

4)完善数字化资源库,并运用于实际教学;

5)添置虚拟化实训仿真系统;

6)加强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

2.进度安排

1)基础设施建设(2016年度,总投资约280万)

    a)全校每个教室、寝室和公共场所布置有线和无线网络,为后期的线上教学做好网络基础。

 b)教学楼每个教室配置一台70寸的触摸交互式一体机,实现所有教室多媒体网络教学。同时添置2个多媒体机房,增加学生实训工位数。

 c)添置一个录播教室,实现课程的录制、直播和视频资源的点播等功能,为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做好准备。

 d)每年开展4次以上教师信息化技术培训,开展2次以上教师信息化教学比赛,用培训和比赛的形式全面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水平。

 e)扩大教师使用现有课程资源上课的使用率,在年底结合本校实际对4个重点专业资源提出修改意见并提出自建数字资源课程目录,为后期自建数字资源做好前期准备。

 f)升级前期所有平台功能,实现信息化管理的科学化、合理化,同时实现教师的线上教学和学生的移动端学习功能。

2)校园管理系统整合和数字资源库建设(2017年度,总投资约170万)

 a)在全校合理配置安防系统,建设部分标准化考场,安防系统覆盖校内70%的公共场所。

 b将学校校园安防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门禁考勤系统、信息门户系统进行应用整合,实现单点登录、多系统漫游和统一用户认证。

 c)在全校4个重点建设专业推行线上教学,实现教师的在线备课、在线组阅卷、在线教学,实现学生的在线学习、在线考试、在线作业等功能。

 d)根据自建数字资源课程目录成立相应的课题组,邀请技术公司做好相应技术支撑,在年底前开发完成相关课程的数字资源,并全部上传至数字资源库。数字资源以素材、案例为单位,方便教师在线自由组装课程。

     e)考察数控技术、模具制造、汽车应用与维修3个专业的仿真实训软件市场,根据学校的实际和相关专业人才需求形成调研报告,确定购买仿真实训软件的功能和相关技术要求。

   3)数字资源库更新和仿真软件的应用(2018年度,总投资约150万)

 a)所有自建数字资源课程全面应用于实际教学,根据教学反馈由各课题组对数字资源进行修改和完善,以期该数字资源库能满足未来5年的教学需要。

 b)根据调研报告采购相应的仿真实训软件,并全面投入实际教学,以达到增加实训工位和减少实训材料消耗的目的。

 c)总结实验校的建设经验,尤其是教学模式改革、数字资源的建设和应用、仿真实训软件的应用、通过管理平台进行的教育过程性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形成建设总结报告。项目完成时间9月。

五、  机制创新和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提供组织保障

成立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负责学校数字校园建设发展规划和建设工作的方针政策、规章制度和标准的制定,组织实施信息化工作,统筹教育信息化重大应用系统工程建设。并邀请行内专家组成信息化建设专家组,为学校信息化建设出谋划策。

1)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建设领导小组

  长:刘焦华  校长

副组长:黎    党委副书记

  员:胡浩然  党委书记

        刘海林  副校长

        邹建峰  副校长

        胡朝明  副校长

            副校长

            工会主席

领导小组对实验校建设的各项工作进行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管理。

2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建设管理工作办公室

  任:黎    党委副书记

副主任:谢程辉  信息处主任

  员:各建设项目小组组长、各处室负责人、信息处工作人员

建设管理工作办公室负责项目的日常管理和具体建设工作,对实验校建设进行日常指导,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负责编制学校总的建设实施方案,定期汇报实验校建设情况,总结、交流建设经验等。

3)信息化教学管理组

  长:宋    工会主席

副组长:喻青勇  教务处主任

  员:教务处全体成员和各教研室主任

信息化教学管理组负责学校信息化教学方针政策、规章制度的制定,信息化教学的推进,数字资源库的建设,仿真实训软件的市场调研和部署运用。

4)建设项目设备采购及财务组

  长:胡朝明   副校长

副组长:欧阳渝山  总务处主任

  员:总务处工作人员和财务室工作人员

建设项目设备采购及财务组负责项目建设所需工程项目的招标和相关的财务管理、资金使用的监督,负责工程项目预算的审核,参与工程竣工的验收,负责工程项目的结算、统计与审计工作。

5)监控组

  长:宋    工会主席

副组长:杨久芽  监察室主任

高晓伟  工会副主席

  员:各工会委员

监控组负责检查项目资金的筹集与使用,督导总体项目的执行。

2、加强队伍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逐步建立教育信息化创新人才队伍的培养激励机制。加大引进与培训的力度,规范对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要求,并把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绩效作为教师考核、评优、职称晋升的考核内容之一。开展校级信息化技术应用先进的评选活动,提高教育技术应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项目资金专款专用,提供经费保障

本项目资金执行专款专用制度,避免项目实施过程中因资金问题而影响项目进展。

相关文章
地址:江西省新余市城北北湖西路469号  |  电话:0790-6344241  |  备案号:赣ICP备12001096号  | 赣公网安备 36050202000504号 |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