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   职工诉求  |   加入收藏
两车
网络安全
核心价值观
防溺水
文明城
国家安全
新余技师学院
联系我们
电话:0790-6344241
地址:江西省新余市城北北湖西路469号
新余技师学院/新余市职业教育中心二维码

关注我们

新余市职业教育中心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22)

时间:2023-02-06    来源:未知    作者:党政办    点击:
新余市职业教育中心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1.基本情况
1.1学生情况
1.2资源投入
1.3教师队伍
2.学生发展
2.1三全育人
2.2学生素质
2.3技能大赛
2.4就业情况
2.5升学情况
3.教育教学
3.1专业布局
3.2培养模式
3.3课程育人
3.4教学改革
3.4.1校本培训紧常抓不懈
3.4.2业务学习常态开展
3.4.3省培、业务培训积极参加
3.4.4教师大赛工作及成效
3.5信息化建设逐步加强
4.校企合作
4.1校企合作开展基本情况
4.2“双元”育人成效显著
4.3实习实训
4.3.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4.3.2校外跟岗、顶岗实习组织有序
4.3.3.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4.4 职教集团
5.服务贡献
5.1人才支撑
5.2社会服务
6.政策保障
6.1政策支持
6.2经费保障
7.学校党建
7.1健全党建工作管理体制
7.1.1持续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双融合
7.1.2强化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7.1.3驰而不息抓好作风建设
7.2推动德育思政工作
7.3.2加强廉政警示教育
7.4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7.4.1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保障作用
7.4.2坚持不懈强化理论武装
7.4.3强化党员干部能力提升
8.机遇与挑战
8.1机遇
8.2挑战
 
 
 
 
 
 


案例目录
典型案例1:新校区建设案例
典型案例2:筑梦职教 创新教学
——新余市职业教育中心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教学案例
典型案例3:职业技能培训案例(保育员就业技能培训)
典型案例4: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典型案例5:市职教中心多措并举筑牢校园疫情防线
典型案例6:瞄准六“坚持”、形成四“提升”
——新余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层面诊改案例
典型案例7党建+青团有为
 


目录
表1 专业实践基地情况
表2 专业实践基地情况
图1新校区建设项目建设情况
图2 保育员就业技能培训情况
图3 龙泉湾幼儿园保育员岗位见习情况
图4 保育员结业等级认定考试情况
图5 校企合作跟岗实习前体能训练情况
图6 “五育融合、跨界协同”育人模式
图7“校企共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企业岗前训练
图8召开疫情防控工作紧急部署会、学生公寓分组现场布置会
图9校园值班值守
图10 留校志愿者们的“花式床铺”
图11 校大门值守
图12 每日数据填报、信息摸排
图13 每日环境消杀
图14 物资保障
图15 老师线上教学
图16 学生居家认真学习
图17 留校志愿者为1360余名住校学生送餐
图18组织校内学生每日一次核酸检测
图19 送学生就医
图20 学生志愿服务队
图21 社区防疫志愿服务
图22 建设四层面的诊改专门工作组
图23 “四级联动”组织体系
图24 学校“十三五”战略规划体系
图25 学校标准体系
图26 学校制度体系
图27 校本数据诊改平台
图28 自我诊断报告
图29“诊改文化墙”诊改专栏等情况
图30 志愿服务队情况
图31 “党建+社会实践基地”
图32“青团有为帮教团”帮教课情况(1)
图32“青团有为帮教团”帮教课情况(2)
 

1.基本情况

新余市职业教育中心创办于1979年,是新余市唯一一所公办中职学校,为市教育局直属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2018年6月,经省教育厅评估并报省政府批准,同意我校在原基础上设置新余市中等专业学校。学校占地总面积25.68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7.46万平方米(其中现校区4.58万平方米,新校区12.8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1646.78万元。先后被列为“全国数控技术紧缺型人才培训培养基地”、“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全国首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次)、“全国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先进学校”、“全国百所半工半读试点院校”和“全国职工教育培训先进集体”等诸多国家级、省部级荣誉。2019年9月,市政府决定重启学校新校区建设;2020年6月,学校新校区一期工程正式开工。目前该项目正在加速推进,新校区一期工程将于2022年底全面竣工,计划2023年3月投入使用。

1.1学生情况

学校现有全日制学生4479人(中专1528人,技校2951人),2022年共招收全日制学生1693人,年招生规模稳定在1400人以上,在校生规模3000人以上。学校开设有数控技术应用、幼儿保育、工艺美术、电子商务、工业机器人、汽车运用与维修等十个专业。

1.2资源投入

2021至2022学年,教学、实习仪器设备值达到3296.406万元,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7359.69元。
学校建有师生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图书馆,图书馆藏书23888册;电子教学参考书和期刊114种;电子专业期刊3312余种;今年已在数控、汽修、学前、工业机器人、电子商务专业完成了2万元的图书添置。
学校高度重视图书装备建设,去年专门投入20余万元用于,升级学校图书管理系统、建设电子阅览室和购置部分图书。学校新校区规划参照现行高职标准,规划中的学校图书馆建筑面积为7411.18平方米,现在建设的如火如荼,计划添置图书15万册。

1.3教师队伍

学校现有教职工243人,其中在编149人,其中临聘教师94人,企业来校兼职教师2人。其中专任教师232人,在校学生人数4479人,生师比为19.31:1;“双师型”教师74人,专业专任教师137人,占专业专任教师总数的49%;高级职称人数49人,占专业专任教师总数的21%,硕士以上2人,专业专任教师总数的1%。

2.学生发展

2.1三全育人

将德育教育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设中。开展德育创新课堂、推动思政课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手段改革、教师能力提升和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升,继而提高思政课的课堂效率。以思政课程为主阵地,德育活动为辅阵地,共同发挥思政课堂的综合素质教育作用。思政课堂教学形式多种,内容丰富多彩,充分结合我校学生特点,思政课教学实施有声有色。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提高思政
课教学的针对性、时效性和时代感,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具体地融入到学生学习成长的全过程。开齐、开足体育课、德育课。体育课专任教师13名,美育课专任教师18名,思政政治专任教师13名,其中德育组长廖志伟老师被评为全省优秀思想政治老师。

2.2学生素质

坚持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学校制定了《新余市职业教育中心专业发展三年规划》,实施文化素养与专业技能全面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校学生文化课合格率为97.2%.“持续关注学生视力情况,提高学生视力保护意识”,对学校2020级与2021级所有在校学生,共计3110人进行了视力监测,建立视力异常学生档案,协助对视力初筛异常和已近视学生的诊断、矫治和配镜情况进行跟踪、了解、记录。组织了全体学生进行近视眼、脊椎等健康排查工作;组织体育老师对3110名学生进行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并进行系统数据上报。加强学生体质监控,学生体质测评合格率为86.2%。2022年,我校毕业生人数共计1490人,毕业率达91.1%。学校实训中心组织鉴定车工、铣工、电工、保育员等6个工种的职业技能等级,并通过了共计555名学生

2.3技能大赛

学校贯彻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方针,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市、省组织的各类比赛,成绩喜人。在2022年下半年我校6支代表队,代表新余市参加江西省教育厅组织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省一等奖一个,二等奖三个,三等奖两个的优异成绩,通过学生技能比赛,检验了学校教学水平,但也认识到差距,为补短板定好位。

2.4就业情况

2022年,我校毕业生人数共计1490人,就业1421人,毕业生就业率95%,就业率与去年相比有所下降。就业去含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数达到了180人,去中小微企业就业人数有342人,新余市本地就业376人,本地就业率25%,较去年有所增长,留赣人数为1317人,留赣率为88%,较去年有大幅上涨,对口就业率为88%;通过调查,就业单位对毕业生职业素养及职业技能的满意度分别为97%、97%。经过统计,初次就业平均薪资为3000元左右,相比去年薪资略有下降。

2.5升学情况

2022年,我校毕业生人数共计1490人。其中通过对口单招升学人数为709、通过技能拔尖人才免试升学4人,通过职教高考考入本科人数27人、专科数9人,普通高考升入专科数114人。

3.教育教学

3.1专业布局

学校制定了《新余市职业教育中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新余市职业教育中心专业发展三年规划》。目前形成了以机械加工专业群、学前教育专业群和现代服务类专业群3个特色专业群建设,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结构合理、层次多样的专业群体系。专业群中含数控、汽修、学前教育为主的共11个专业,其中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为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学校目前还开设针对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单招和江西省高职单招的重点班。率先在电子商务、酒店管理、学前教育等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三个专业分别与鑫埭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天津鹏天阁酒店有限公司、贝贝幼教集团签订了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协议。目前正在就汽修专业与长沙比亚迪公司开展合作工作。我校一直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江西省人民政府《深化产教融合实施方案》、《教育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职业教育综合改革提质创优的意见》,为了突出专业建设,根据“一校一策”的情况,学校成立了新余市职业教育中心教学工作委员会,每学期定期召开教学工作研讨会,就学校的专业发展方向、专业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及实训室建设、技能培养方向和学业考核机制等进行积极探讨。
我校始终秉承“围绕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的专业建设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地方经济主导产业,不断对专业设置进行调整,在进行专业结构调整的同时,我们建立了基于课程设置调整、课程标准调整、培养方案调整、专业技能体系内容调整和评价方式的调整的《新余市职业教育中心专业发展三年规划》。按照《新余市中等专业学校专业布局与专业结构调整规划》要求,规划了机械加工专业群、学前教育专业群和现代服务类专业群3个特色专业群建设,与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匹配。其中,工业机器人专业是我校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新设的专业。

3.2培养模式

一是开展学徒制试点工作。为落实《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通知要求,学校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新途径,完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率先在电子商务、酒店管理、学前教育等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三个专业分别与鑫埭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天津鹏天阁酒店有限公司、贝贝幼教集团签订了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协议。目前参与试点的学生有1209人(其中电子商务175人、酒店管理72人、学前教育481人),专业技能取得明显成效。三个专业的学生正按照学徒制要求进行跟岗实行工作。试点的工艺美术专业共99人参与学徒制。
二是强化技能评价模式。学校以“振兴杯”省级三类职业技能竞赛暨“我能出彩”为契机,举办了第八届校园技能文化节大赛,共开展含数控车工、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保育员技能比赛、客服机器人训练比赛等26个比赛项目。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促学风正校风,全面提升学生技能培养水平。
三是深化培养机制。完成了1+X证书电子商务、汽车运用与维修、数控技术、学前教育4个等试点专业的申报工作。目前正在申请技能鉴定中。
四是优化教研室结构
为了切实加强教研室建设和管理,结合学校专业建设发展和德育工作需要,经教务处报学校党委会研究同意,对全校各教研室和教研室主任做出了适当的调整,进行了结构优化。
五是信息化建设逐步加强
学校成立了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明确人员职责。2021年底现校区完成了线上智慧教学系统建设,常态化助力日常教学工作;2022年现校区完成了校本数据管理系统(诊改)建设,校园网站的IPV6升级改造;校大门户外LED显示屏建设;校园网站二级等保测评;监控存储升级改造。完成了新校区“智慧校园”项目的技术设计方案,概算总投资约1.16亿,项目分三期建设,目前进行一期项目建设(概算总投资约2472万,目前进行预算编制审核中),主要建设内容为校园网,综合布线,中心机房设备,网络安全设备,校园广播系统,安防监控,教室智慧黑板,学生机房,云桌面系统。

3.3课程育人

将德育教育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设中。开展德育创新课堂、推动思政课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手段改革、教师能力提升和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升,继而提高思政课的课堂效率。以思政课程为主阵地,德育活动为辅阵地,共同发挥思政课堂的综合素质教育作用。思政课堂教学形式多种,内容丰富多彩,充分结合我校学生特点,思政课教学实施有声有色。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提高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时效性和时代感,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具体地融入到学生学习成长的全过程。

3.4教学改革

3.4.1校本培训紧常抓不懈

一是开展党建+青蓝工程。为加快我校青年教师的成长,缩短新教师的探索周期,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开展了青蓝工程。充分发挥学校党员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示范引领作用,帮助青年教师尽快适应教学岗位的基本要求,实现师德、教学、教育管理能力的同步提高。互相切磋,互帮互学,共同提高教学业务,达到教师队伍的群体优化。
二是引领示范,润物无声。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发挥优秀教师和骨干教师在学校教学工作中的带头作用,进一步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水平,特别是教师的教研能力,加强对新教师的示范引导,开展了优秀教师示范课活动,该活动在校内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优秀教师积淀的个人教学经验、娴熟的驾驭活动能力,随机应变的调整策略,都为青年教师做出了榜样,更为每一位教师提供了互相学习、交流、研讨的机会和平台,从而实现了全校教师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三是绽放青春,不负芳华。为了检验和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进一步夯实教育教学基本功,展示青年教师风采,并为他们的专业成长搭建互动的交流平台,促使他们尽快成长,开展了青年教师汇报课活动。这项活动已成为我校的一个经典活动,它是摇篮,推动着青年教师茁壮成长;它是契机,推进广大教师教学教改;它是平台,推出一批又一批脱颖而出的新秀;它是动力,把我校的教育教学推向一个又一个新高峰!
四是邀请历年承办省级赛事的技术支持单位到我校进行赛事培训,组织我校青年教师参与提升学习。

3.4.2业务学习常态开展

学校非常重视教学管理工作,教学环境良好、机制健全,教学秩序正常,教学安排、教研活动、学生活动等管理制度
齐全,资料规范完善,切实可行,执行有记录;学校对各教研室有明确的专题研修要求,各教研室、教研组每两周结合教研活动开展业务培训,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三年发展规划和考程标准等进行专题学习研讨。积极组织公开课、汇报课活动,组织新进老师汇报课和部分专业技术人员示范课,校级公开课活动:2022下半年共计84节,听课人数为1247人次,2022上半年共计82节,听课人数为1253人次。

3.4.3省培、业务培训积极参加

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培训,培训侧重向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倾斜。组织100%。在编在岗138名教师参与国家级教师培训,例如新专业学科带头人师资培训,骨干教师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提升培训,中职公共基础课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等。企业实践项目、专业带头人领军能力研修、教学管理者培训、1+X证书培训等。

3.4.4教师大赛工作及成效

2022年省教育厅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我校组织队伍参赛,获得3个一等奖和1个二等奖;2022年省技工院校教学能力大赛,我校组织队伍参赛,获得1个二等奖和2个三等奖。第二届江西省教学能力大赛中我校获“先进集体奖”(全省10个,我校是唯一一个地市学校获该荣誉)。

3.5信息化建设逐步加强

校园网主干出口路由策略和链路负载均衡,接入了新余市教育城域网,最大宽带约1000M。完成了校本数据诊改平台的建设,支撑我校在教学诊改工作方面,从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建立起完整且相对独立的自我质量保证机制,推进诊改平台与智慧校园数字平台数据对接。持续推进完善智慧校园平台的各模块功能升级。推进各部门智慧校园平台的应用使用。线上智慧教学系统常态化助力日常教学工作。完成了校园网站IPV6升级改造。升级改造了监控视频存储容量,全部达到存储保存时间30天。完成了校大门户外LED显示屏建设。推进了校园网站二级等保测评。学校新校区信息化建设持续推进中,为了保证下学期搬迁3000名学生,200名教师到新校区教学办公等需要,目前准备进行一期项目建设(概算总投资约2472万,目前进行预算编制审核中),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校园网、综合布线、中心机房设备、网络安全设备、校园广播系统、安防监控、教室智慧黑板、学生机房、云桌面系统等下学期搬迁急需部分。

4.校企合作

4.1校企合作开展基本情况

2022年,学校与企业合作更加紧密,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结合企业用工与人才需求,以订单形式与学生签订用工协议,分批次派教师下企业锻炼,同时邀请合作企业技术专家及骨干入校给师生授课,用企业实操加强实训教学,强化教学管理,将课堂教学与企业生产、和工作岗位对接,从而让老师和学生真正了解企业和行业的生产设备、生产流程、工艺水平、新能源新材料等,要求教师对接企业、学生对接岗位,以企业实际生产,提升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从而达到了学生技能培养与企业用工零对接要求,达到了企业用工标准要求。
2022年,根据专业办学情况和毕业生情况,学校选择与江西祥喆精密技术有限公司、南昌华勤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南昌传扬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浙江森马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宜春分公司、领跑汽车有限公司、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上海宝燕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银河幼儿园、大风车幼儿园、贝贝幼儿园等多家企业单位对接,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和学生岗位实习三方协议,为学生毕业前的岗位实习和毕业后的就业提供了充足的岗位,满足了学生实习和就业需要。

4.2“双元”育人成效显著

一是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更加深入开展。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学校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我校分别与天津市鹏天阁酒店有限公司、新余市贝贝集团、新余数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通过现代学徒制试点,推动建立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长效机制。
二是1+X证书试点进展顺利。根据《关于做好江西省第二批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通知》(赣教职成函[2019]36号)的文件精神,我校在2019年10月开始主动与培训评价组织对接,深入了解证书内涵、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类型,根据证书等级要求,在综合评估本校取证率的基础上,确定本校参与自1+X证书试点开展以来,我校按1+X指定企业的培训通知要求组织部分老师参加相关专业的考评员的培训,具体有学前教育专业黄琪琪老师参加2020年度江西省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1+X”证书试点院校(中高职-幼儿照护)教师培训班,取得了1+X幼儿照护考评员证书。
三是技能认定取得一定的成效。根据《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下达 2022年各市、县(区) 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计划的通知》(赣人社字[2022]186 号)中“要充分发挥技工院校在职业技能培训中的“主力军”作用,保质保量完成技工院校承担补贴性培训计划数。我校履行‘育训并举’职责,主动承接补贴性培训任务,在7月份我校开展了一期政府补贴性就业技能培训,培训保育员129名,为新余市的各大幼儿园输送保育教师贡献了一份绵薄之力。作为新余市首批批复社会培训评价组织,我校积极发挥好社会评价领军人和主力军的作用,今年3月份社会评价组织批复以来共开展4次社会人员职业技能等级评价,共评价社会人员1020人。同时,作为技工院校自主认定机构,我校不忘践行以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的初心,牢记为社会经济建设提供技能人才的责任和使命,今年11月份我校开展了2020级学生中级工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共认定793人。不管是学生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还是社会人员技能等级评价,均是体现其技能水平的重要依据,实现“育训并举、书证结合”,培养出社会所需高质量人才的重要途径,接下我校继续切实发挥好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的职能,做好学生服务和社会服务工作,力争为社会输送各类技能人才贡献一份力量。

4.3实习实训

4.3.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设备总值达到3296.406万元,仪器设备达到1682余台套,实训工位数达到2713个,当年新增仪器设备值126.42万元。学校在已有8个校内实训基地、48个实训室(区)的基础上。新建了新能源汽车实训区、完善了电子商务专业实训室网店运营模块,完善了学前教育专业保育员实训室,实训教学设备进一步得到充实,为学生实训提供了充足的实训机会。
校内实训基地是学校建于校内的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场所。实训教学是职业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和必要手段,实训教学作为教学工作的第一要务。为了确保校内实训教学的有序、规范运行,每学期根据专业教学实习计划,提前安排实训课表,充分利用现有的实习实训设备,提供足够的实训工位满足学生的实训要求。
开学初由实习实验中心组织实训指导老师开一次实训安全会,实训老师签订《实训指导老师安全责任书》,宣读《实训教学(日常)管理实施方案》、《实训机床与设备日常维护与保养的要求》、《实训课教学流程》等相关文件,用制度约束、用责任压实。
日常实训管理中,实训中心安排实训管理人员和教研室主任组成的实训课常规检查小组,按照“7S”实训管理标准,每天对实训现场老师上课情况、学生学习情况、实训教案、黑板上实训任务有无、实训区设备卫生、保养等情况进行反馈,做到及时日通报或周通报,强化日常管理,做到规范管理。

4.3.2校外跟岗、顶岗实习组织有序

校外岗位实习工作,是教学工作向企业和岗位的延伸。学校在开展岗位实习前,就做到了任务明确,即实习前制定好岗位实习计划和实施方案,实习过程中有人管理跟踪,实习结束时完成工作小结,工作周密细致,安排布署做到 “四到位”:
组织到位。岗位实习之前,学校会组织召开实习动员会。并在第四学期就开展对毕业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和职业道德教育,按照国家八部门颁布的《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2021年修订)和《学校岗位实习管理规定》,与实习用人单位商定,在学生岗位实习之前,与家长签订学生岗位实习知情同意书,与企业签订好双方合作协议和学生岗位实习三方协议。
人员到位。学校在实习期间,安排班级班主任、实习巡查人员和实习指导老师就学生实习情况进行走访巡查和跟踪管理,及时了解学生实习情况,掌握学生实习期间的动态变化。实习期间,学校还指定专人与各实习单位负责人对接,及时听取和掌握实习单位的信息反馈。
管理到位。在学生实习管理方面,按照学校制定的《新余技师学院学生岗位实习管理规定》要求,针对学生在岗位实习期间的综合表现,学校岗位实习巡查管理人员与企业人事部门、驻实习单位指导老师共同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和跟踪管理,特别是加强安全管理。
考核到位。相关管理人员和指导教师对学生整个实习过程进行考核,通过细致考评打分,实习成绩最终纳入学校毕业生学业考核成绩,使岗位实习活动真正意义上融入到了我校教学内容的一部分。通过对岗位实习活动的考核,使学生更能明白懂得:要做一个职场人,必须在校专业学习的基础上,还要了解企业,提升能力,适应社会,为就业做好准备。

4.3.3.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在已有的校外实训基地基础上,2022年度电子商务专业新增了浙江森马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实训基地;幼儿教育专业新增了海利达幼儿园实训基地、新余市贝嘉尔幼儿园实训基地;汽车维修专业新增了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宜春分公司、领跑汽车有限公司实训基地。根据各个专业实习情况,合作企业的反馈,大部分学生表现良好,我校企合作岗位实习率达到了95%,学生表现得到了合作企业的一致好评。

4.4 职教集团

参与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组建的江西智能制造职教集团,学校是副理事长单位。

5.服务贡献

5.1人才支撑

学校创新了“校企双向嵌入式”“订单式现代学徒制”工学交替等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并针对新能源汽车、数控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建立了教学内容与产业技术革新联动更新机制,定期将新技术纳入教学内容。将企业运行模式等亦纳入专业教学内容。实时开设新技术专题讲座等,并纳入教学考核,努力培养能适应行业未来发展的人才。

5.2社会服务

为培育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服务社会的劳动态度,学校多举措创新劳动教育,一是实行值周班制度,通过让学生直接参与值日监督、卫生纪律检查、活动组织、班级管理等内容,提高了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意识,增强学生自治能力和文明素养;二是组建学生志愿服务队,校外组织学生参与“新余有爱”学雷锋、“河小青”河道垃圾清理、颐养之家奉献爱心等社会志愿服务活动,校内广泛开展开学迎新、食堂就餐文明劝导、校礼堂义务清扫、全校家长会志愿引导等“我为青年做实事”系列活动,增强青年学生公共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三是设立校园快递超市、食堂勤工俭学岗位,帮助贫困学子通过自身劳动实践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培养学生自强自立意识和感恩情怀,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

5.3对口支援

学校秉持服务社会理念,充分利用校外机加实训基地支持市内机加企业开展研发,加工企业实验产品和特殊配件;发挥学前教育专业优势,与贝贝幼教集团签订合作协议,指导集团规范化办学。
5.4服务抗疫
一是充分发挥党员示范作用。学校按照上级工作部署,严格落实“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要求,迅速行动、统筹调度、靠前指挥,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广大党员主动参与、积极投入,始终奋战在“党建+疫情防控”岗位上,涌现出一批作风优良、贡献突出的先进典型,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彰现了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二是升级校园防控。强化校园封闭管理,严格实行入校人员身份查验、测温亮码和登记制度。入校时应佩戴口罩,配合做好核实身份、体温检测和信息登记等工作,健康码为绿码方可入校。三是强化防疫宣传。加强教育宣传引导,提高师生个人疫情防控责任意识。通过微信公众号、工作群、防疫海报条幅等渠道,及时传达上级有关防疫文件精神、最新要求以及疫情防护知识,教育引导师生以及校园内住户严格遵守疫情防控相关规定,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持续做好个人防护,做到少出行、少聚集,非必要不外出。四是加强人员管控。建立“一对一”沟通联络和排查机制,坚持做好师生外出情况摸排和健康监测工作。五是健全防控机制。按照上级有关疫情防控要求,学校坚持24小时值班值守,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完善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应急机制,加强联防联控,遇突发情况,确保科学、高效处置。

6.政策保障

6.1政策支持

近年来,国家及省市高度重视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相继出台《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江西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新余市进一步加快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打造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工作方案》等一系列重要改革发展文件,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6.2经费保障

学校是新余市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办学经费有稳定来源。除人员经费全额保证外,2022年学校项目资金投入15914.6万元,加上学校的办学收入,教学所需经费有保障。

7.学校党建

7.1健全党建工作管理体制

7.1.1持续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双融合

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抓好党建的智慧和办法,紧扣实际,找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最佳结合点,探索开展“党建+”工作模式。一是“党建+青蓝工程”助力青年教师成长。充分发挥学校党员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帮助新进青年教师尽快适应工作岗位,推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和教育教学工作开展。今年共有31对师徒教师在结对中相互成长、共同进步,教育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二是“党建+班级管理”强化班主任队伍建设。为完善学校德育管理工作制度,借助专题讲座、班会、培训会、入学教育等形式,开展“党建+班级管理”系列活动20余项。三是“党建+青团有为”助推乡村美育振兴。由学校青年党员教师、学生团员组成的帮教团,多次到湖泽中心学校开展送教活动,覆盖湖泽镇中心学校学生160余人次,于6月“党建+青团有为”社会实践基地正式入驻湖泽镇中心学校青少年宫,着力打造党建特色品牌,为乡村美育振兴注入职教力量。

7.1.2强化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每季度均召开党建工作推进会,努力形成“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生动局面。牢固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紧贴职业教育职责任务,全面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党支部建设质量。全体党员干部对标对表,躬身践行,积极参加承诺践诺、疫情防控值班值守志愿服务、重温入党誓词等活动,主动交纳党费、参加组织生活、接受党的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党员第一身份”意识进一步增强。激发党员在教育教学、班主任工作、技能竞赛、志愿服务等重要活动中示范引领和主力军作用,强化党员责任意识。其中多名党员教师在各类省级竞赛中荣获各项佳绩,超参赛教师总人数的大半。“七一”评选表彰4名优秀党务工作者、6名优秀共产党员,激发工作热情。

7.1.3驰而不息抓好作风建设

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时刻防范“四风”隐形变异新动向, 坚持班子带头、中层以上干部率先垂范、正面示范。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全面落实《党委(党组)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自觉扛起“第一责任”,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落实“两个责任”和“一岗双责”。定期召开2022年度全面从严治党暨党风廉政建设、意识形态工作专题会议,制定印发《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2022年度工作任务安排》和《2022年意识形态工作方案》,确保任务落实落细到班子成员及各处室、各支部。完善党政联席会和党委会会议制度,邀请监察室人员、普通党员教师代表列席会议,凡涉及“三重一大”事项、1万元以上资金使用项目,均提交党委会议集体研究决定,进一步加大党内监督力度。充分发挥监察室、工会的监督作用,监察室和工会代表全程参与学校各类采购项目的询价、招投标、采购质检、工程验收等工作,进一步强化监督执纪,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7.2推动德育思政工作

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活动,新学期伊始,开展师德师风警示教育专题活动,全体教职工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将所有教师签名承诺书存入个人师德档案中。借助教职工大会、教研例会、支部会等契机,组织教职工观看师德师风专题视频、通报典型案例,促进全体教师坚定政治方向,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评价考核机制,实行师德考核“一票否决制”。
7.3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7.3.1扎实开展学习教育
一是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先后召开校党委会、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校务例会、教职工大会、主题党日,广泛深入开展学习宣传,迅速掀起热潮。二是着力做好整改落实。校党委多次召开党委会专题研究部署巡察整改反馈工作,以及针对每季度网格化党建工作检查反馈的问题,精准逐条施策,细化整改措施,建立整改台账。三是加强党员日常管理,6月全面推进党建信息化建设,确保每位党员下载使用“赣鄱党建云”平台,根据要求6月已完成高质量政治谈话,并完善相关台账。四是为厘清发展思路, 凝聚思想共识,学校制定了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方案,在全校开展为期两个月的大讨论活动。五是健全党内生活制度,严格党的组织生活。每月定期开展主题党日,并做好会议记录。按规定过好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和党员干部组织生活会,1月、5月分别召开党史学习教育民主生活会和巡察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三个党支部均召开2021年度组织生活会。

7.3.2加强廉政警示教育

紧盯元旦春节、端午中秋、国节庆教师节等重大节日和重要时间节点,通过下发提醒通知、传达文件精神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提醒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明纪律,敲警钟,划红线。认真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密切关注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的新动向新表现,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经常性开展党风廉政教育活动,组织教职工观看警示教育片《零容忍》,将“勤廉江西”纳入党委中心组学习内容,及时扼杀各种苗头性、倾向性作风问题,不断净化政治生态。

7.4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7.4.1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保障作用

校党委把党风廉政建设、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学校总体工作布局,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不断强化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结合学校实际,积极开展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教育,让全体党员干部进一步明确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深刻内涵和总体要求,使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深入人心,转化为党员干部的思想自觉和行为自觉。

7.4.2坚持不懈强化理论武装

坚持党委中心组每月集中学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及两周一次的教职工集体学习制度,中心组学习笔记每人均达一万字以上,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邀请市委宣传部、市委党校等专家学者来校开展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宣讲、《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专题宣讲,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全面提高队伍思想素质和党性修养。

7.4.3强化党员干部能力提升

通过召开专题宣讲会、理论培训会、教学研讨会、暑期业务培训、党史知识竞赛、参加市直教育系统党务干部培训班等形式,加强党的工作理论和业务知识培训,进一步强化了党员干部“抓党建、促发展”的能力,其中在2022年党务技能大赛中两个教师团队荣获佳绩。结合教学实际,各类业务培训和技能比赛党员干部冲锋在前,进一步提升了广大党员干事创业的本领,促进党员先锋作用更好地发挥。

8.机遇与挑战

8.1机遇

近年来,国家和省市高度重视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相继出台一系列重要改革发展文件,为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全国职业教育大会隆重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把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支持和帮助职业教育发展。市第九次党代会也明确提出将出台支持职业教育发展30条措施,重振职业教育往日雄风。学校将紧抓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以新校区建设为契机,乘势而上,鼓足干劲,主动作为,加快推动学校各项事业上台阶上水平,为新余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8.2挑战

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蓝图已经绘就,打造技术技能强国的重任在肩、使命如磐,是机遇也是挑战。学校将抢抓党和国家重视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大机遇,奋力把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大有可为”的殷切期盼转化为职业教育战线“大有作为”的生动实践,重点做好内涵、改革、服务三篇文章。一是做好内涵文章,提升学校吸引力。“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础在中职。解决不好中职的基础性问题,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体系就无从谈起”,学校要坚持把提升办学质量作为生命线和首要任务,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兼修,着力打造高水平专业和德育特色品牌,加快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步伐。二是做好改革文章,提升学校竞争力。“改变职业教育形象关键在自己”,学校要紧密结合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统筹推进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课堂教学和实习实训等环节改革,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校发展活力,提升核心竞争力。三是做好服务文章,提升学校适应力。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创造性提出了建设技能型社会的理念和战略,学校必须加大开放办学力度,主动对接企业、对接市场需求,在提高校企合作深度和层次上多想办法,着力培养更多适应性强的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全力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典型案例
一、案例背景
为积极顺应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趋势要求,完善我市城区教育网点布局和推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2019年9月29日,经新余市化解大班额工作领导小组第四次全体会议研究,决定重启市职教中心新校区建设。
二、主要做法
新校区占地面积302亩,项目建设分两期,总建筑面积138719.3平方米,总投资约5.36亿元。新校区第一期建设项目投资3.03亿元,新建10栋建筑物,建筑面积为101011.16平方米。建设内容:5栋学生宿舍楼、教学楼1栋、实训楼2栋、综合楼1栋、食堂1栋;新建标准运动场及12个篮球场、校园道路和水电管网等配套设施。第一期建设项目按照先调总规、再定单体、成熟一批、报建一批、开工一批的原则分批建设。第二期建设项目投资约2.33亿元,拟新建5栋建筑物(装配式建筑),建筑面积为37708.14平方米。建设内容:实训楼1栋、教工宿舍楼1栋、图书馆1栋、培训楼1栋、体育馆1栋及部分校园道路和水电管网等配套设施。
三、工作成效
一期建设项目主要是10栋建筑单体,分两批建设,分别于2020年7月和2020年10月开工建设。于2021年底全面竣工。二期建筑单体建设项目新建5栋建筑物(装配式建筑),2021年4月20日完成了招标工作(EPC模式),产生中标单位:江西建工第三建筑有限责任公司和新余市规划设计院。二期建设项目于2021年12月开工建设。已有11#、12#、13#、14#工程结构主体封顶,现已进入装饰工程施工,15#工程完成主体结构封顶。

图1新校区建设项目建设情况

示范引领
随着新校区的建成及投入使用,对于学校的办学条件改善,教学设备设施的投入,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学校将拟依托新校区,以“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来规划建设,使其成为新余市的示范性院校、品牌院校。


典型案例2:筑梦职教 创新教学
——新余市职业教育中心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教学案例
一、实施背景
经过几十年来的工业化及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过程中,对中国制造蓝领要求不断提高,从而对职业教育教学团队建设提出了迫切要求。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以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教师教学团队为案例,立足于发展实际,着眼职业教育发展的大环境,采取“请进来、派出去、下企业、结对子、促教改、搞竞赛”六项举措,努力打造一支“名师引领、双师主体,结构合理,理实一体”的适应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团队共8名成员,分别为蒋国华、袁鹏、冯春辉、幸春兰、王有吉、欧阳凯旋、万情情、张文勇,主要成员介绍如下:
1.蒋国华,女,1985年10月出生,民盟盟员,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车工高级技师,讲师,“双师”型教师;
2.袁鹏,男,1990年2月3日,中共党员,数控铣高级技师,江西省首席技师,江西省技术能手。
3.冯春辉,男,1983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一级实习指导师,“双师型”教师,钳工高级技师。
二、主要目标
教师团队依托三教改革,着力培养专业带头人、校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的教师队伍。以教师团队指导学生参加江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数控综合”项目为突破口,以教师团队参加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为途径,以教师专业化成长为重点,努力打造一支“名师引领、双师主体,结构合理”的适应学校发展的职业教育师资专业教学团队。
三、实施过程
(一)请进来,奠基础。
教师教学团队在指导学生参加江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数控综合项目时针对训练时遇到的技术难题,特聘请国内知名行业专家到校对教师、学生现场培训,从而提升教师团队的整体水平和学生比赛成绩。
教师教学团队在参加江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备赛期间,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到校对教师作品辅导,在提高教学能力大赛作品质量同时,也提升教师团队日常教学中信息化教学手段利用水平和先进教学理念。
(二)派出去,铸双师。
教师团队始终将“双师”教师队伍作为一项重点工程来抓,全员分批次参加国家级培训、省级培训、市级培训、企业培训以及校内培训等多种培训形式提升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增强教师的专业能力;在培训选择上注重实效,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突出改革创新,把职业教育的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好和信息化教学手段融入培训当中;通过一系列的培训,8名教师均为“双师”型教师。
(三)下企业,强技能。
成功的职业教育模式已证实,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持续高效发展的必由之路。教师教学团队积极下到企业实践,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校密切与企业联系、加强校企合作的具体体现。教师到企业学习的目的是以实践为基础,理论为指导,做到实践与理论的统一。教师到企业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现代企业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等,了解企业对学生实践能力和知识技能的要求,克服只掌握教材上的知识,而不能掌握最新的先进设备原理和操作方法的不足,很好地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使专业教师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具有扎实的基本功。通过到企业深入学习,加强与企业的沟通联系,提高动手能力,打造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袁鹏老师参加连续三年在江西省“振兴杯”职业技能大赛数控铣工项目获得第二名、第五名、第五名的好成绩;蒋国华老师、王有吉老师2020年参加江西省“振兴”杯数控铣、数控车比赛均获得第二名。
(四)结对子,共提升。
为提升团队专业理论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与实习指导老师的理论教学技巧,优化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效果与提高实训教师的理论水平,将实习指导教师与专业理论教师开展结对子培训工作。“师徒”双方职责分明,目标明确,并有严格的考核验收标准,确保成效。通过这种师徒结对子的培养学习形式,教师教学团队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教材开发、教法创新、教学研究、经验推广等方面起到了率先垂范作用。
(五)抓内涵,促教改。
根据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特点,进行适合本专业课程特点的教研教改活动,探索适合本专业特点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探索“岗课融通”,强化产教融合深度和校企合作水平。学校与广州数控有限公司开展深度合作,共同制订并实施人才培养方案。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打破传统课程体系,重组课程教学内容,实施行动导向教学,重构课堂教学生态,真正实现课程设置与企业实际岗位能力要求相融通。探索“课赛融通”,提升学生技能水平和职业综合素质。教学团队精心研究省赛、国赛赛项内容,将技能大赛中的新技术、新标准、新规范融入课程标准,将大赛训练与实践教学环节相结合、大赛训练方法与实践教学方法结合、大赛评价标准和教学考核标准结合,职业素养贯穿大赛训练全过程,适应数控综合加工技术发展趋势,构建了集“单项能力训练+综合能力训练+创新能力训练”“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数控铣削实训课、数控车削实训课形成了“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将生产质量标准渗透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将企业文化引进课堂,促进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紧密结合,促进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和职业鉴定有机组合,实现“岗课赛证”的有机统一。
(六)重联手,搞竞赛。
教师教学团队重联手,搞比赛,参加各级各类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蒋国华老师参加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国赛三等奖1次,省赛一等奖2次,省赛二等奖1次,市赛一等奖1次,市赛二等奖2次,市赛三等奖1次,指导学生参加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省二等奖1个,市一等奖1次,二等奖2次,三等奖3次;冯春辉,获得江西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1次,江西省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二等奖2次,新余市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会大赛一等奖2次;袁鹏,参加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国赛省赛一等奖1次,省赛二等奖1次;王有吉老师指导学生参加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省二等奖1次,三等奖2次,参加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国赛省赛一等奖1次等。
四、建设成果
(一)通过“教研结合”,明显提高了教师科研能力。
在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师教学团队的不懈努力下,教学科研并长,有机融合”形成了“名师引领,双师主体,结构合理,理实一体”的教师团队格局。积极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实训室建设、教学改革,教师实践能力、教学科研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近年来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发表国家级、省级论文十几篇,研究省级、市级课题结题5项。
(二)通过“以赛促教”,明显提高了教学质量。
教师指导教学技能竞赛就被纳入教学常规工作,通过指导竞赛促进教学技能提升,学校为指导学生教师搭建了教师互相交流、学习和展示教学技能的平台。通过教学改革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不断提升了学生的培养质量和技能水平。


典型案例3:职业技能培训案例(保育员就业技能培训)
一、案例背景
根据《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下达 2022年各市、县(区) 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计划的通知》(赣人社字[2022]186 号)中“要充分发挥技工院校在职业技能培训中的“主力军”作用,保质保量完成技工院校承担补贴性培训计划数。我校履行‘训育并举’职责,主动承接补贴性培训任务,在7月份我校开展了一期政府补贴性就业技能培训,培训保育员129名,为新余市的各大幼儿园输送保育教师贡献了一份绵薄之力。
二、主要做法:
(一)根据文件要求,领会文件精神,发布培训通知
积极宣传组织报名。
(二)组织报名学员填报相关信息表。
(三)上报报名信息表给人社局就创中心进行系统校验身份,是否满足补贴培训条件。
(四)确定符合条件学员,初步拟定开班时间,做好开班申请计划给人社局,申请开班,经批准同意后通知符合报名条件学员开班时间。
(五)打卡机、监控的安装、打卡人员信息录入和人脸录入。
(六)严格按照保育员国家基本职业培训包中的培训要求、课程规范和考核规范安排线上、线下课程,联系线下授课教师,联系线上平台供应商,对接线上课程事宜,人员信息录入核对。
(七)线下课程开班,督促按时打卡四次,课程影像资料拷贝,线上课程的督促。 

图2 保育员就业技能培训情况

(八)安排学员到龙泉湾幼儿园进行保育员岗位见习,首先请园长为各位学员介绍保育员岗位的工作及注意事项,接下来由保育员进行实践练习,完成岗位实习学时。  

图3 龙泉湾幼儿园保育员岗位见习情况

(九)结业等级认定考试的安排组织,等级认定考试开展,成绩评定整理,认定考试影像资料和试卷等归档,就业技能培训基础和补充性台账整理、打印、装订。
 

图4 保育员结业等级认定考试情况

三、工作成效
1.通过线下课程的学习,让学员对保育员岗位有了初步的认知。
2.有了线下课程学习的基础,结合线上课程的学习,让学员对保育员岗位有了进一步的认知。
3.经过线上、线下课程的学习,让学员对保育员岗位有了一定的了解,有了理论知识的储备,最后到幼儿园进行实际岗位的见习,再次巩固了保育员理论知识,并有了实战经验,得到了技能提升。
4.通过本次培训,学员表示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了新的方向,为她们就业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为新余市的各大幼儿园输送保育教师贡献了一份绵薄之力,。
四、引领示范
作为新余市首批批复社会培训评价组织,我校积极发挥好社会评价领军人和主力军的作用,我校不忘践行以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的初心,牢记为社会经济建设提供技能人才的责任和使命。社会人员职业技能等级评价,是体现其技能水平的重要依据,实现“训育并举、书证结合”,培养社会所需高质量人才的重要途径,接下我校继续切实发挥好职业技能等级评价机构的职能,做好社会服务工作,力争为社会输送各类技能人才贡献一份力量。


典型案例4: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基本的办学模式,新余市职业教育中心自2021年开始与浙江合众汽车有限公司(宜春分公司),通过产教融合、工学交替、订单班等形式进行全方位合作,校企围绕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出了“需求导向、跨界协同、多元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完善了校企协同育人新机制,打造了专业群人才培养“学习工厂”,构建了模块化课程体系,搭建了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形成了“五育融合、跨界协同”校企育人模式。模式实施效果明显,校企合作逐渐从单一化走向立体化,构建了校企命运共同体,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获得企业好评。
一、实施背景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加快推动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岗位任职标准也随之发生变化,企业对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趋于全面化、多样化,更加需要人才的知识和技能的集成和创新。一方面学校作为为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和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场所,需要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学校教师必须走出校园走进企业,才能及时地了解到企业的新技术、新标准,并将新技术、企业案例转化为教学案例融入课堂,避免理论知识培养方面的滞后性;另一方面学校必须及时地了解到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产生的新岗位,并根据新岗位需求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相应改变,避免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实际需求不匹配。因此,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背景下,必须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提出深化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体制机制不健全,企业人员参与学校教学活动积极性不高,校企在人员互聘、资源共享、共管共赢等方面合作不够深入等问题。为有效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急需通过实施现代学徒制、共建技能实训中心、订单班、冠名班校企深度融合育人模式,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的全要素、全过程、全方位的深度协作。 

图5 校企合作跟岗实习前体能训练情况

二、主要做法
(一)探索出“五育融合、跨界协同”育人模式
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学校招生就业办公室作为牵头,统筹校企协同育人工作。校企共建校外技能实训基地等育人组织;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构建育人环境,实施教学管理,组建结构化教师团队,共同参与学业评价与考核;开展现代学徒制育人、订单班育人等,形成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育人理念为指导,育人机制为保障,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校企跨界、协同育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五育融合、跨界协同”育人模式。如下图所示。 

图6 “五育融合、跨界协同”育人模式

(二)具体做法
1.遵循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提出“需求导向、跨界协同、多元发展”育人理念
基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提出了人才培养新理念,一是“需求导向”,根据学生多元发展需求和产业发展需求,明确专业群校企协同育人培养目标定位;二是“跨界协同”,校企跨界协同育人、课程模块跨专业重构、教学团队跨企业重组,实现校企深度协同育人;三是“多元发展”,拓展学生多元成才路径,促进人才链、专业链、产业链、创新链的紧密对接。
2.完善了“校企共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校企协同育人新机制
学校出台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牵头成立校企合作建设指导委员会,形成校企双元育人改革不断深化和自我完善的内生机制,完善校企合作共建运行机制,构建企业遴选机制、校企合作双向交流机制,资源共享机制,形成校企协同育人长效机制,实现校企深度融合育人。 

图7“校企共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企业岗前训练

3.搭建了校企“教学做”协同育人平台,促进了三教改革教师发展能力平台
与合众汽车密切合作,共建教师培训基地,构建教师发展能力平台,打造校企混编师资队伍;加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培养;构建教师企业实践轮训机制,引导教师到企业实践,按照每三年企业实践半年标准,提升教师核心职业能力,重塑教师知识能力结构。引入行业、企业标准,课业考核采用“岗课赛证”深度融合的“过程+项目+职业素养”的课业评价机制。
三、成果成效
1.人才培养成绩突出
在疫情存在的情况下,近两届毕业生就业率能够稳定保持在90%以上,就业对口率能达到85%,毕业生平均起薪由3000元提高到4000元。
2.教师能力显著提升
2021、2022年教师在江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师能力比赛中均获得一等奖三个,二等奖一个。
四、经验总结
在学校与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学校校企育人模式改革,育人质量逐年提升。实施过程中虽取得一些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一)案例存在的不足
1.校企合作企业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性不高
由于缺乏有效对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激励机制相应的配套政策和措施,企业参与学校的合作的实际利益没有得到有效实现,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
2.校企混编师资队伍体制机制不健全
校企虽然组建了混编师资队伍,出台了兼职教师管理办法,但由于体制机制不健全,企业一线工程师难以将企业新技术融入学校教学和实训中;校内教师企业实践机制不健全,无法及时深入企业一线学习新技术、新标准,校企混编师资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
(二)下一步举措
1.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提高企业参与积极性
在学校校企合作的有关管理规定中、进一步加强对企业采取激励措施,提高合作企业参与积极性。校企合作虽然也见到了联合培养对其带来的实惠,但是企业联合培养由于周期长,企业的用工紧张问题得不到快速缓解,所以企业的积极性上仍然不足,可以借鉴德国双元制的办法,使企业承担起联合培养的责任。
2.完善教师企业实践制度,打造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鼓励校内老师利用周末或者假期时间到企业参与产品研发和技术攻关,帮助企业解决难题;校企共同出台激励政策,吸引企业能工巧匠到校兼职任教,发挥企业师傅技术优势,校内教师的教学优势,打造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实施校企教师分工协作的模块化教学模式。
五、推广应用
 “五育融合、跨界协同”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应用于本校汽车维修与应用、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根据此校企合作模式,在今后努力覆盖到学校的电子商务专业、电气应用与安装专业。

典型案例5:市职教中心多措并举筑牢校园疫情防线
一、背景
截至2022年10月,新冠疫情在全球仍未得到有效遏制,全球仍在寻求解决办法,针对新冠疫情的疫苗研发还未能有效应对病毒,这场人类社会与病毒的拉锯战还在继续。根据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关于印发2022年国庆假期及前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2〕89号 )及《江西省学校2022年秋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通知》(赣教体艺字〔2022〕16号)等文件精神和省教育厅、人社厅有关工作要求,以及教育局相关工作部署要求,市职教中心党委坚决贯彻落实上级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各项部署,切实增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坚决扛起主体责任。全校各党支部迅速响应、主动作为,广大党员教师闻令而动、冲锋在前,全体师生凝心聚力、同心抗疫,严格落实各项防疫举措,切实筑起校园防疫安全屏障。  
二、主要做法
1.上下联动 筑牢防疫网格体系针对当前的严峻形势,学校党委将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坚持把师生生命安全和健康放在第一位,第一时间召开疫情防控工作小组紧急会议,迅速启动疫情防控应急预案,成立疫情防控静态管理工作专班,多次召开工作调度会,细化职责分工,层层压实责任。 

图8召开疫情防控工作紧急部署会、学生公寓分组现场布置会

学校坚持“一把手”作表率、领导干部带好头、中层干部挑重担、党员教师当先锋,学校领导靠前指挥、主动作为,党员教师纷纷响应、主动请战,带头进驻校园,组建校内疫情防控校工作组,实行24小时校园值班值守,形成精准调度、协调运转、上下联动的校园疫情防控网格体系,全力保障校园防疫安全。 

图9校园值班值守 

图10 留校志愿者们的“花式床铺”

 
2.司其职加强疫情联防联控。按照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学校各处室全面从严落实各项疫情防控举措,集中力量做好校大门出入管理、值班值守、环境消杀、核酸检测、信息摸排、物资储备等各项工作,加强联防联控。

图11 校大门值守

图12 每日数据填报、信息摸排 

图13 每日环境消杀 

图14 物资保障

3.统筹兼顾履行教书育人职责。为保障教育教学,切实统筹好疫情防控和教学育人工作,学校迅速启动线上教学方案,全体教师按照统一部署有序开展线上教学,实现停课不停学。 

图15 老师线上教学 

图16 学生居家认真学习

4.突出重点爱心守护住校学生。为织密织牢校园防线,学校按照“每栋一个校领导、每两层一位中层干部、每一层一个党员”的原则,制定每日值班表,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抓实抓好每一个住校学生、隔离学生健康检测、核酸检测、用餐就寝、突发情况处置等重点工作。
“请一号公寓值班老师现在到食堂来准备给学生送餐!”每天,校内志愿者们分批次为1360余名在校学生送餐,各值班老师点对点负责各楼层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及时为学生排忧解难。为保障疫情静默管理期内住校生饮食用餐,学校对住校生每日发放4元补助,减轻学生生活负担。除此之外,学校联系校内理发师为学生理发,解决校园封闭后在校学生的理发问题;时刻关注学生思想动态,深入寝室做好心理疏导,真正做到封校不封爱,切实做好在校学生的关心关爱工作。 

图17 留校志愿者为1360余名住校学生送餐 

图18组织校内学生每日一次核酸检测 

图19 送学生就医 

图20 学生志愿服务队

 
5.回归社区 积极响应防疫号。疫情就是命令,行动彰显担当。在校党委的带领下,学校党员和普通教师们不仅积极投身校园防疫志愿服务,还主动下沉社区,奋战在抗击疫情防控第一线,帮助社区做好静态管控期间核酸检测、住户信息排查、需求登记、物资配送等工作。截止10月23日,学校全体教职工社区报到率达100%,教师们在不影响网课教育、线上教学的前提下纷纷主动参与社区防疫志愿服务,积极投身社区抗疫保卫战,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彰显师者担当。 

图21 社区防疫志愿服务

下阶段建议
1.继续做好学生防控甲流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引起全体学生及家长的高度重视。
2.上级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社会进行知识宣传,提高群众防控意识。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蔓延的严峻形势,加强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防控,是学校应尽的义务,确保全校师生平安度过流行疾病蔓延的严峻时期,是学校的责任。我校认识到位,部署及时,措施得力,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有条不紊。下一步,我校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放控工作逐步引向深入,为创建平安和谐校园作出应有的贡献。
 
典型案例6:瞄准六“坚持”、形成四“提升”
——新余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层面诊改案例
一、背景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大战略部署。教育部《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通知》提出逐步在全国职业院校推进建立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全面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西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了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办学质量保障制度,全面推进职业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
我校作为新余市教育局市属公办学校,发展目标是新余领先,江西一流,力争在“十三五”期间成为江西省高水平中职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工作作为优化内部自我管理、自我革新的方式和手段,可以切实发挥学校的质量保证主体作用,助力学校不断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运行机制,推动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更上一个台阶,是实现我校发展目标的关键手段。
二、主要做法
学校不断探索中职学校教学诊改的方法和手段,瞄准六个“坚持”,建立常态化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运行机制,促进学校内涵建设螺旋上升。
1.坚持领导统筹,四级联动。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教务及学生德育的校领导为常务组长,其他校领导和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学校诊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诊改办公室,负责协调推进诊改日常工作。成立了学校、专业、学生及信息平台建设4个层面的诊改专门工作组,工作组职责明确。 

图22 建设四层面的诊改专门工作组

学校诊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诊改实施方案。诊改办围绕实施方案,分阶段、分步骤把目标和任务分解到专门工作组和责任部门。各专门工作组和责任部门根据工作任务,制定学期(年度)工作目标(计划),提出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具体措施,并落实到全员。学校诊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加强督促落实分管领域工作,形成“四级联动”组织体系。 

图23 “四级联动”组织体系

2.坚持目标导向,依规分解。学校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和要求,制定了学校教育事业“十三五”发展战略规划,依据学校发展规划,科学分解,制定了学校专业建设、信息化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学生全面发展、校企合作等六个专项规划。在学校规划和专项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各专业建设、德育管理队伍建设、社团建设等子规划,形成学校“十三五”战略规划体系。根据规划体系中目标要求,学校、部门、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各自制定年度工作(个人)计划,从而保证目标体系层层传递、依规分解。 

图24 学校“十三五”战略规划体系

3.坚持标准治校,树立标尺。标准是目标的支撑,是诊断的标尺。在学校层面,制定了《校长工作标准》《处室工作标准》《学校绩效考核标准》等标准;在专业与课程层面,制定了《专业建设标准》《专业设置及动态调整管理办法》《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课程建设标准》《课程开发标准》等标准。在教师层面,制定了《教师发展标准》《教师聘用标准》《“双师型”教师标准》等系列师资标准。在学生层面,建立了《学生全面发展标准》《学生品德行为标准》《学生身心健康标准》《学生专业技能标准》《学生社会实践标准》等标准。各层面标准的建立,使诊改有了标尺。 

图25 学校标准体系

4.坚持制度护航,有章可循。如何保障教学诊改工作顺利开展?学校及其相关部门怎样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职责?都需要制度来予以明确、规范和保证。只有制定好制度,才能保证诊改沿着正确的渠道良性运转。一是结合办学实际,全面梳理、健全了学校管理制度,形成制度汇编10册,完善了学校内部治理体系。二是制定了各层面诊改制度18个,明确了各层面诊改主体责任并保证诊改流程规范运行。

图26 学校制度体系

5.坚持平台支撑,动态监测。构建教学工作自主诊断、持续改进的诊改制度与运行机制。建立8字螺旋机制,根据规划目标→制定标准→组织实施→自我诊断→提交诊改报告的工作思路,确定各项工作的诊断与改进流程,构建自主诊改运行机制。建立预警机制、反馈机制,建立校本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使学校教务管理、学生管理、人事管理等业务平台和校本诊改数据平台融合对接。借助校本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及校本数据诊改平台对学校、专业、学生三个层面实现及时、持续、有效的监控。

图27 校本数据诊改平台

6.坚持问题导向,以诊促改。及时关注平台预警,发现问题立即对标校表,对照目标和标准认真分析原因,并提出针对、具体、可行的措施,有效解决问题。并将问题、解决措施及各部门履职情况记录在册,在一周期诊改结束后形成诊改报告,实现及时、持续、有效的诊断和改进。

图28 自我诊断报告

三、成效
通过三年的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学校形成了“制度管人、流程管事、数据说话、自我诊改”的内部治理常态,运用制度、程序、规范等实施控制,实现了四个“提升”,从而实现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持续改进和提高。
1.诊改意识逐步提升。学校多次派遣校级领导、中层干部外出参加培训,并多次邀请专家来校开展诊改讲座提升教职工诊改认知,还通过制作《诊改工作指南》、设立“诊改文化墙”、开展师生诊改理论知识考试、在校园网开设诊改专栏等措施强化诊改理论学习,诊改理念、质量文化逐步入脑入心。师生诊改认知度和获得感问卷调查显示,“我的学校我做主、我的工作我做主”的诊改意识已经形成,诊改认同感、获得感逐渐增强。

图29“诊改文化墙”诊改专栏等情况

2.专业建设水平日渐提升。一是形成了专业调研反馈机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日益规范和科学。二是专业发展目标更加明确。我校专业发展层级定为一般专业、骨干专业、省级优势特色专业三个层级。经过一轮诊改,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三是师资水平日益提升。学校加强了对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培养,2019年4名教师评选为第五批全市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四是设施设备日趋完备。根据专业建设要求,学校增加了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商务、学前教育专业等4个实训室;添置了数控车床、整车在线检测实训系统等实训设备42台套,进一步完善了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商务、学前教育专业、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等8个实训室的设施。
3.育人成效逐步提升。学校根据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逐步形成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三全育人机制。一是全员育人有合力。学校成立了德育委员会、学生自我管理队伍及德育保障后勤小组,层层联动、全员行动,教职工服务意识不断增强,办事效率提高,共同营造了良好育人环境。二是全方位育人有维度。通过课程思政、社会实践、青团文化育人。课程育人方面,公共课、专业课、实训课与思想政治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育人效应。社会实践方面,形成企业技能实践+送教下乡实践+颐养之家实践+第二课堂实践的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相统一的“全空间”实践育人。青团文化方面,通过团校思想教育+主题团日活动+红色走读活动+支部团课活动+社会公益活动+中华文化传承等育人育魂。三是全过程育人有体系。设置学前调查、入学教育月、三年德育规划、实习就业回访五个环节,从了解学生入学前基本情况,到帮助学生找准发展目标实现全面发展,形成从入学到毕业再到新一轮德育目标、标准制定的闭环运行的育人机制,实现学生德育持续性、延伸性的螺旋提升过程。
4.办学质量、社会声誉日益提升。教学诊改工作提升了教职员工的质量意识,教育教学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2020年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群;2021年学校被评为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A档)优质学校; 2021年学校4个教师教学团队参加江西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中职组)比赛,获得了3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学生参加江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获得了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6个等。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工作的实施初步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质量文化,有力提升了学校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一位难求已成为学校招生的现状,来校就读成为众多新余学子的优先选项。
四、存在问题及举措
经过三年的运行和完善,学校已构建了一整套自主诊断、持续改进的诊改制度与运行机制。但还存在以下问题:
1.专业标准实施还不够全面;
2.学生诊改责任部门尚未完全形成合力;
3.信息系统尚未完全连通,存有孤岛现象等;
针对上述的问题,学校将采取系列举措进行整改,这也将成为下一轮诊改的目标,我们将采取:
1.进一步清晰标准认知,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诊改;
2.进一步明确学生诊改各部门职责,加强部门协调与融通;
3.优化顶层设计,统一数据标准,整合数据系统,消除孤岛现象,健全数据采集管理制度,提高数据采集的准确性。
诊改是一项常态化工作,没有终点,只有起点。接下来,学校将进一步深化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和机制建设,持续推进教学诊改工作,逐步形成质量意识清、质量目标明、质量管理严、质量责任强的质量文化氛围,使“诊改”真正成为学校生存发展、履行职能和担当使命的内生动力。
典型案例7党建+青团有为
今年以来,市职教中心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从严治党,以高质量党建工作新成效引领学校中心工作高质量发展。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兼修”的教育理念,确定了“崇德尚技 笃行臻善”的校风,“精诚敬毅”的校训。同时校党委善于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抓好党建的智慧和办法,紧扣实际,找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最佳结合点,探索开展“党建+”工作模式。学校积极结合专业文化拓宽校外社会实践品类,打造“党建+青团有为”特色品牌,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师生思想道德建设、专业技能展示的载体,引导师生在社会实践中提高道德素养,提升专业素养,实现个人全面发展。“党建+青团有为”可解释为: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发挥党员青年教师、团员青年、青年学生的先锋力量,让青年大有可为。 

图30 志愿服务队情况

一、实施背景
作为一所公办职业院校,学校不仅要立足教育教学让学生学技能谋发展,更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为社会做贡献。在全国着力乡村振兴建设的大背景下,我校将目光转向教育资源相对薄弱的乡村。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分宜县湖泽镇中心学校现有学生155人,在职教师25人,无专职美育教师。校内建有一栋少年宫,少年宫内配备了音乐、美术等教室。但是,因学校美育师资稀缺,美育课程不能正常化开展。
二、主要做法
为解决湖泽中心学校美育师资不足的问题,盘活现有教学硬件资源,充分发挥我校学前教育、工艺美术专业师资优势,学校党委与湖泽镇镇政府、湖泽镇中心学校共建“党建+青团有为社会实践基地”。基地旨在发挥我校幼儿教育、工艺美术专业青年教师、团员青年的专业、技能优势,为青年党员教师、学生提供奉献社会、展示技能的平台。
为了保障基地建设顺利进行,三方签定《党建+青团有为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方案》,在方案内明确各方工作内容及责任。按照学生实际和月份特点,制定了社会实践基地年度课程安排表,定期开展送教活动。
为让基地建设上台阶,6月15日,我校党委书记和分宜县副县长共同为“党建+社会实践基地”揭牌。仪式感满满的揭牌仪式开启了我校实践基地建设的新起点。 

图31 “党建+社会实践基地”

 
每月,由学校青年党员教师、学生团员组成的“青团有为帮教团”,到实践基地,给学生带来一节节精彩的音乐课和美术课。
音乐课上,帮教团和孩子们一起歌唱美好童年。“让我们荡起双桨”,“紫萱花”,“春天在哪里”“歌唱祖国”红心献给党等歌曲在湖泽唱响,校园里总是充满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大家在美妙音乐下不自觉地跟着小朋友们一起舞动童年。

图32“青团有为帮教团”帮教课情况(1)

美术课上,帮教团和孩子们一起用七彩画笔绘制童年。他们教孩子们创作“冰墩墩”,“新冠病毒我不怕”,“端午画彩蛋”,“防溺水粘土画”,“生日快乐”献礼二十大等作品,孩子们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学习奥运精神、防疫知识、传统节日文化、暑期防溺水知识等。

图32“青团有为帮教团”帮教课情况(2)

三、成果成效
回首“青春有我”帮教团的帮扶点滴,他们经历了从惊蛰、小满、寒露到小雪的变化,在去往湖泽的路途上看到了春耕秋收、耕云播雨、江河盈满,看到了湖泽镇铺设共富新道路。通过一年来的基地建设,帮教团已送课十余节,达到湖泽学校学生覆盖率100%,也取得了以下效果。一是美育课程受关注,实在做法获点赞。帮教团开展的公益课活动先后被央广网、人民网、学习强国、新余电视台、新余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获得了群众的纷纷点赞。二是乡村振兴我出力,孩子乐学笑颜颜。乡村振兴,教育为先。我们的课程形式新颖,内容丰富。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提升美育素养,在课堂上传承红色基因、乡情基因、安全基因,拥有更快乐、纯真美好的童年。有一位小朋友说感谢新余的老师“千里迢迢”来湖泽教我们画画。30多公里不至于被形容为“千里迢迢”,但在孩子的眼中,帮教团可不是不远万里吗?孩子们真情实感的语言让帮教团成员备受感动和鼓舞,成为了他们继续前行的精神力量。三是社会实践展风采,德技兼修显成效。团员青年在教授孩子的过程中展示了专业技能,在实践中锻炼了自己,提升了职业自信心与荣誉感,我们用行动展示“无私奉献”的党、团精神。 


相关文章
地址:江西省新余市城北北湖西路469号  |  电话:0790-6344241  |  备案号:赣ICP备12001096号  | 赣公网安备 36050202000504号 |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