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   职工诉求  |   加入收藏
两车
网络安全
核心价值观
防溺水
文明城
国家安全
新余技师学院
联系我们
电话:0790-6344241
地址:江西省新余市城北北湖西路469号
新余技师学院/新余市职业教育中心二维码

关注我们

新余市职业教育中心2017年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时间:2018-04-28    来源:党政办    作者:    点击:

新余市职业教育中心

2017年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1.学校情况

1.1学校概况

新余市职业教育中心创办于1979年,是新余市唯一一所公办中职学校,为市教育局直属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学校占地总面积5.5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5.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9499.06万元。先后被列为“全国数控技术紧缺型人才培训培养基地”、“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全国首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次)、“全国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先进学校”、“全国百所半工半读试点院校”和“全国职工教育培训先进集体”等诸多国家级、省部级荣誉。

1.2 学生情况

学校现有全日制学生4153人,2017年共招收全日制学生1829人,比上一年增加255人,增长率25%。生源主要来自本市及周边地区,本市学生占80%、省内学生占18%、省外学生占2%,男女生比例3:2,住校生约占50%,年招生规模稳定在1300人以上,在校生规模2500人以上。学校开设有数控技术应用、模具设计与制造、学前教育、电算化会计、工艺美术、电子商务等12个专业,其中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为国家重点建设专业,电算化会计专业为省重点建设专业。学生巩固率为93.4%。学校还招收退役士兵培训131人,西南网大等63,各项指标与上一年度相比均有增长。

1.3教师队伍

学校现有教职工216人,其中在编138人中专任教师121人,兼职教师78人,占本校专任教师59.5%,生师比为19:1。高级职称专任教师4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8.8%;“双师型”教师61人,占专业教师总数的50.4%,硕士以上2人。

1.4设施设备

2017年,学校在抓好新教学楼、学生宿舍楼、校园道路改造等工程扫尾工作的同时,新建会计手工做帐、会计模拟沙盘、雕刻工艺、施工材料与施工工艺、中式铺床、加工中心(FANUC系统)、数控车工(FANUC系统)、工具钳工、汽车发动机、汽车尾气排放、数控仿真机房、技能竞赛机房等12个实训室(区)。目前,学校实训设备总值为2633.01万元,教学仪器500余万元,新增305.25万元。学校共有计算机574台,每百名学生计算机拥有量为13.8台。

建有师生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图书馆,图书馆藏书6.5万多册,2017年新增纸质图书44册、电子图书期刊3110种。按照“教学、培训、生产、技术开发与服务”一体化及专业群建设要求,学校对专业实训基地进行整合、合并,调整组建了更符合学校实际和专业群建设要求的9个校内实训基地、45个实训室(区)。

新余市职教中心实训生均值及实训工位数情况表

序号

专业

在校生数

仪器及实训设备价值(万元)

生均值(万元)

生均实训工位数

与上一年度相比

1

工艺美术

177

71.74

0.41

0.34

减少

2

计算机应用

94

112.14

1.2

1

增加

3

电气运行与控制

198

213.84

1.08

1.36

增加

4

电子商务

81

57.12

0.7

1.30

不变

5

3D打印

63

63.25

1.0

0.89

不变

6

高星级酒店运营与管理

106

9.48

0.09

1.23

增加

7

模具制造技术

399

244.32

0.62

1.2

增加

8

学前教育

919

113.62

0.13

0.21

减少

9

汽车运用与维修

464

224.29

0.5

0.65

增加

10

会计电算化

145

80.87

0.6

1.2

增加

11

航空服务

45

23.68

0.53

0.7

减少

12

数控技术应用

1012

1036.7

1.02

0.3

不变

2.学生发展

2.1学生素质

注重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坚持开设德育课程。学校开设了《职业道德与法律》等专项德育课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法治教育。开展多形式文体活动,丰富学生在校生活,本学年在校生犯罪率为零;强化教学常规管理,注重学生专业技能教育,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文化课合格率81.05%;按照人才培养方案有序开展专业技能训练,学生技能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学生中级工考核合格率达100%。作为国家特色足球学校,学校重视体育卫生工作,做到每两周开设一次心理卫生课;开齐、开足体育课(每周开设一节足球课)。加强学生体质监控,学生体质测评合格率为64%

2.2在校体验

高度重视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和文化积淀,在理论课和专业课及实训课的教学中,大力提倡信息化教学手段,直观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信心。学校组建了篮球社等多个社团,组织了数控车工、数控铣工、钳工技能、中餐宴会摆台、电工技能、点钞、学前教育五项全能、校园英语作文比赛、趣味物理、书法等各种竞赛和比赛活动,1300余人参与,200余人获奖。学校构建多样课余生活等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体验,学生理论学习满意度83.10%,专业学习满意度88.23%,实习实训满意度91.32%

2.3资助情况

学校严格按国家资助政策把关资助工作,切实落实省、市学生资助管理各项文件精神,成立专门机构,制定相关资助申报审核流程,将民生工程落到实处。2017春季学期国家助学金受助人数410人,金额41.0万元,享受国家免学费2796人,金额310.2325万元;2017秋季学期国家助学金受助人数526人,金额52.6万元,享受国家免学费3718人,金额337.945万元。

2.4就业质量

学校各专业毕业生备受用人单位欢迎,毕业生月收入、专业相关度、学校满意度和用人单位满意度逐年稳步提升,对口就业率不断提高,自主创业比例逐年上升。学校通过教育教学改革,狠抓学生管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合作协调能力、敬业精神、创新能力和岗位生产能力能较好地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学生的职业道德和专业规范素养受到社会肯定。2017年,学校共有毕业生1116人,毕业生就业率为98.48%,对口就业率为84.71%,较2016年毕业生人数增加,就业率有所上升,对口就业率稍有回落,平均初次就业起薪除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学生初次就业起薪(综合收入)不到1800元外,其它专业毕业生起薪(综合收入)均不低于2500元,多数在3000元左右,总体上毕业学生的初次就业起薪在逐年上涨。

2.5 职业发展

学校十分重视学生的素质养成和职业能力培养,除做好文化课、专业课教学外,还注重把职业指导贯穿于学校各年级教育的全过程,为学生今后就业打下坚实基础。开学第一学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第二学年开设《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课程,以培养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建立就业学生管理的跟踪和巡视回访制度,强化就业创业管理,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学校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岗位迁移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均得到社会好评。

3.质量保障措施

3.1专业动态调整

学校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并根据教育部、省教育厅有关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精神,进行充分调研,广泛听取教育界、企业界人士意见,及时调整专业结构。一是学校与北京航空旅游专修学院建立了航空服务“2+3”培养模式;二是对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机械加工技术、文秘两个专业,2017年停止了招生。并完善了其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3.2教育教学改革

3.2.1课程体系不断完善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经过调研论证后,编制和滚动修订课程体系标准。课程体系建设凸显信息化和技能化教学要求。修制订过程中,坚持行动导向教学原则,采取项目化、模块化等形式,强化教学目标和评价方法,努力提高课程标准的指导性、操作性和有效性。同时,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明确教学团队。构建了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适应。

3.2.2专业设置科学合理

学校目前形成了以数控技术、汽修、学前教育等为重点,其它专业为补充,多专业协调发展的特色鲜明、结构合理、层次多样的专业体系。学校目前开设针对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单招的重点班,以数控、汽修为核心的机电工程类和以学前教育为主的现代服务类共12个专业,其中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为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

3.2.3课程建设标准严格

课程建设严格执行课程标准,提升专业层次。各专业严格按照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设置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理论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三类,为了策应国家级示范性职业学校的建设,我校参照部颁课标格式自编课程标准,要素齐全,符合职业岗位需求,程序规范。

3.2.4人才培养模式持续创新

为落实《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通知要求,学校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新途径,完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率先在汽车维修、酒店管理、学前教育等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三个专业分别与汉腾汽车有限公司、天津鹏天阁酒店有限公司、贝贝幼教集团签订了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协议,成立了现代学徒制“汉腾班”、“鹏天阁班”、“贝贝班”。目前参与试点的学生有165人,其中汽车维修45人、酒店管理40人、学前教育80人,已有85人下到企业或幼儿园,学生专业技能提升取得明显成效。

3.2.5信息化建设逐步加强

学校投入30万升级了校园管理平台,完善了平台的信息化管理功能,提升了学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同时自主开发了校本数字资源10套,丰富了教学资源。投入36万余元添置了校园监控系统,监控点位188个,其中考场监控点位27个,覆盖了全校80%的公共区域。20171227日,学校被中央电教馆确立为全国首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

3.2.6实训基地建设继续强化

2017年度,学校投入300余万元,新建和完善了会计模拟沙盘、雕刻工艺、中式铺床、加工中心(FANUC系统)、数控车工(FANUC系统)、工具钳工、汽车发动机、汽车尾气排放、数控仿真机房、技能竞赛机房等12个实训室(区)。

3.2.7教材选用日趋规范

根据学校各专业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实际,开足开齐各类课程,教材选用规范。德育课、文化课采用教育部和省教育厅规定教材。

3.3教师培养培训

3.3.1校本培训紧常抓不懈

学校根据各专业双师型师资情况,以实训室建设为契机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到校对数控车、数控铣、会计电算化、工艺美术等专业教师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各位参训教师认真学习,基本达到了培训要求;针对今年新进的教师,采用以老带新、师徒结对的办法,帮助新教师尽快熟悉教材、教纲;经常性请进一些专家来我校授课培训。

3.3.2业务学习常态开展

学校对各教研室有明确的专题研修要求,各教研室、教研组每两周结合教研活动开展业务培训,结合课程标准、人才培养方案、考纲等进行专题学习研讨。积极组织公开课、汇报课活动,累计开设校级公开课70节,参与听课教师1755人次。

3.3.3企业实践提升能力

学校组织汽修专业教师利用暑假到本市“4S”店实践锻炼,学习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专业能力得到了提升。

3.3.4省培、业务培训积极参加

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培训,培训侧重向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倾斜。2017年参加 “省双师培训”10人;参加市教育局气排球培训班4人;参加市教育局啦啦操培训班6人;组织在编在岗教师参加市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络培训,累计参培人数136名。

3.4 规范管理情况

3.4.1教学管理规范运行

一是不断探索和完善教学管理体系,实行“学校教研室”二级管理,设立教务处和教研室,部门管理职责权限明确。二是教学管理制度规范、完备。除不定期检查外,教务处在期中和期末均组织教研室对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系统的督查,确保了教学工作有计划、有执行、有检查、有总结,部门教学工作计划与总结齐全。三是按照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不同课程的岗位要求,按照规范程序编制了课程标准。四是教学课程的开设做到了开足开齐,教材选用规范。五是开展的学生网上评教活动,对任课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内容、教学水平、教学管理等四方面进行分项量化打分,综合评价。网上数据提交率达到92.77%,参评老师183人,学生评教优秀率为97.27%

3.4.2教科研管理成效显著

一是开展教研活动。各教研室积极组织公开课、汇报课活动,累计开设校级公开课70节,参与听课教师1755人次。二是参加各类竞赛。在全国中职院校“创新杯”信息化说课大赛中,教师冯春辉喜获一等奖,杜林花等6位教师获得三等奖。指导学生在第十三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中获得二等奖1个、三等奖3个、优秀奖2个。在省信息化教学大赛、省技能大赛、省文明风采等比赛中共获得省级一等奖9个、二等奖23个、三等奖22个。考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64人,其中本科51人。首次组织学生参加省内高职单招考试,录取86人。

3.5 德育工作情况

学校把学生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牢树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坚持以德育创新为动力,以行为养成教育为核心,强力推进德育工作。完善了《班级考核管理细则》等有关德育管理制度,进一步促进了德育工作制度化;强化了教育阵地建设,与团市委共建“向阳花”禁毒教育基地,提高青少年防毒拒毒能力。新建模拟法庭,先后安排20个班级进行案件模拟审理,进一步增强了学生法律意识。继续做好阳光班级建设,关爱矫正不良行为少年;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德,培养学生良好情操,在省第八届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中,荣获一等奖9个、二等奖19个、三等奖17个,在第十三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评选中,喜获二等奖1个、三等奖3个、优秀奖2个,两位教师被评为国家级优秀指导教师,学校荣获全国优秀组织奖。

3.6党建情况

严格规范三会一课制度,认真开展主题党日等活动,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截止12月底,校党委和下属三个在职党员党支部均已完成四个专题学习。制定《关于在市职教中心开展“党员在岗位奉献、党徽在校园闪光”活动的实施方案》,激励党员教师立足本职岗位做贡献,大力促进行风建设,提升学校社会形象。制定《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工作方案》,通过集中学习、座谈研讨、专题报告等形式,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十九大精神实质。认真开展了“党建+”工作,结合实际组织“先锋创绩”活动,全面开展创建“共产党员示范校”活动。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今年有三名同志成为中共预备党员,四名同志按期转正。组织开展“砥砺奋进的五年”教育工作成就展,开辟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专栏,确保十九大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工作深入扎实开展,取得实效。学校党委今年被局党委评为“党内年报统计先进单位”。

4.校企合作

4.1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方针,不断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大力开展工学结合、产教结合,提高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6%以上,本地就业率40.67%,服务地方成效显著。

4.2 学生实习情况

学校严格执行《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满足学生就业需求为目的,想方设法做好就业顶岗实习工作,通过实地考察企业,认真选择安全、专业对口的用人单位,力求为实习生安排满意的顶岗实习岗位。自4月份开始,学校就对多家有用人需求的企业进行实地考察,最终选定一些生产环境安全、生活设施完备、企业文化良好、生产岗位与学校专业对口的用人企业。一年来,通过校内企业勤工助学、跟岗实习等方式安排420多人到瑞晶太阳能、优造智能、佳沃新能源、格鸿科技等企业锻炼。抓好实习跟踪回访,督促班主任和用人单位对学生进行安全生产意识的强调,确保每一个学生实习期间的人身安全。举办了学前教育专业毕业汇演及专场招聘会,吸引众多教育机构来校招揽人才,场面火热,得到新余日报等数家媒体的竞相报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4.3 集团化办学情况

学校联合相关行业企业以及其他职业学校,共同组建了新余市职业教育中心职业教育集团;参与了新余市电子商务职业教育集团、新余市新材料产业联盟等职教集团和行业联盟的建设,力求通过校际、校企、校协之间的深度沟通与全方位合作,充分发挥群体优势和组合效应,优化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途径,探索职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5.社会贡献

5.1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学校扎实开展退役士兵培训,发挥市场导向作用,充分尊重退役士兵个人培训意向,并根据退役士兵意见建议和企业用工需要设置培训专业,精心选择了一批市场需求大、就业面广、就业质量高、利于自主创业、适宜退役士兵学习的专业,并对课程作了细致安排。为使培训工作的有序开展,学校挑选了一批责任心强、教学经验丰富、操作水平高的双师型老师担任培训任务,把教学教育、日常管理任务层层分解,责任落实到人。2017年,学校共推荐131名退役士兵培训学员就业。

5.2社会服务

学校团委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理念,结合学校实际和社会需求,积极开展“送戏进警营”、“学雷锋”等学生服务活动,参与“新余有爱”、“新余好人”等主题志愿日活动,志愿服务日趋常态化,荣获新余市五四团委称号。学校党委组织党员志愿者深入社区开展清除“牛皮癣”等志愿服务活动,走进新溪乡罗湖村“颐养之家”为孤寡老人送去温暖,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5.3对口支援

学校秉持服务社会理念,充分利用校外机加实训基地支持市内机加企业开展研发,加工企业实验产品和特殊配件;发挥学前教育专业优势,与贝贝幼教集团签订合作协议,指导集团规范化办学;派出两名教师参与市“千名人才基层行”活动。

6.举办者履责

6.1经费

学校是新余市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办学经费有稳定来源。除人员经费全额保证外,2017年市财政拨付公用经费20.67万元,教育附加660万元,争取上级项目资金960万元,加上学校的办学收入,教学所需经费有保障。

6.2政策措施

为保障学校工作有序正常开展,学校制定多项制度全面规范各项工作。2017年,学校改进了《绩效工资分配实施方案》、《教职工年度工作绩效考核实施方案》,进一步激发教职工爱岗敬业、扎实工作的意识,全面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出台了《外聘专业技术人员管理考核办法》,完善用工制度,加强日常管理,促进教师行为规范;表彰优秀团干班干及三好学生、下发违规学生处置文件,促进了我校学生德育工作的制度化。

7.特色创新

7.1创新德育工作

一是丰富活动载体,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在抓好技能教育的同时,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品质素养。与团市委共建“向阳花”禁毒教育基地,选用学生作基地讲解员,分步骤组织各班级参观,通过观看图片资料、展示仿真毒品等提高青少年防毒拒毒能力。新建模拟法庭,先后安排20个班级进行案件模拟审理,将法律知识的被动宣讲模式转换为互动体验的实践学习模式,进一步增强了学生法律意识。完善学校宣传栏和橱窗建设,用以展示学生技能作品,宣传防溺水、防治肺结核以及消防等安全知识,充分发挥校园宣传栏的教育阵地作用。

  二是创新活动方法,以我国传统佳节和各种纪念日为载体,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开展中华传统美德、革命英烈和时代楷模教育等活动,切实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以志愿者服务活动为抓手,增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促进文明和谐校园建设,全年组织开展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20余次,总服务时长达1283小时。继续做好阳光班级建设,及时关爱矫正不良行为少年。开展校园才艺大赛、红五月合唱比赛、广播体操比赛等大型活动,组建合唱团、篮球社、街舞社及小品社等6个社团,发挥活动育人作用,提高学生操行素养。

三是广泛动员参与,为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行为意识,树立校园文明礼仪之风,学校加大校内活动宣传,举办技能、文体等各类比赛和活动,扩大学生奖励面并与班级荣誉相挂钩,激发学生参与热情,达到活动育人目的。

7.2服务本地企业

为进一步推动毕业生本地就业,更好服务地方经济,学校深入本地企事业单位,主动到市内工业园区的企业进行多次对接,努力尝试各种办法解决本地企业招工难、用工难等问题。安排学生到市内工业园区的瑞晶太阳能、优造智能科技、佳沃新能源、格鸿科技、盛泰光学等本地企业观摩、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邀请企业负责人来校讲座,带领学生走进企业观摩,让学生了解本地企业。结合专业特色,举办学前教育专场招聘会,优先推荐学生在本地就业。与江西佳沃新能源有限公司、新余市格鸿科技有限公司、新余贝贝幼儿园等企业幼儿园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在校开设了 “贝贝班”等企业(幼儿园)冠名教学班,由学校和企业单位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和方案,并整合双方资源,进行“订单式”教学培养。在学校设立企业生产车间,把工学结合模式引进学校,让学生在学习之余体验企业生产,为将来在本地就业铺就了道路。

8.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8.1主要问题及困难

1、教师数量和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在当前逢进必考和严格控编的情况下,专业教师特别是紧缺专业教师的招聘困难重重。顶岗实习期的调整,以及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师短缺问题尤为明显和突出。

2、校企协同育人有待进一步深化。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不足,学校适应行业企业需求的能力不强,加上尚没有较完善的激励性政策,影响和制约了校企合作的发展,校企合作办学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3、人才培养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着职业教育办学环境的不断变化、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大,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体系还需全面完善以更好适应形势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

8.2改进措施

1、完善师资结构。争取政府支持,通过公开招考解决部分紧缺专业师资。合理聘用部分专业教师,减轻师资不足压力。加强现有教师队伍的转型培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充分发挥现有教师队伍作用。

2、强化校企合作。巩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拓展校企联合培养订单班,密切与本地企业的联系,加大教师下企业的实践力度,抓好顶岗实习工作,推进工学交替、产教融合的步伐。

3、落实教学诊改。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逐步完善人才培养机制,进行常态化周期性教学工作诊改,大力推进教学改革,严格规范教学管理,积极探索学校管理新举措,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

 

2018.1.15

相关文章
地址:江西省新余市城北北湖西路469号  |  电话:0790-6344241  |  备案号:赣ICP备12001096号  | 赣公网安备 36050202000504号 |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